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也被称为是人类疾病的二号杀手。其基础病理是动脉粥样硬化,该病的发展可历经多年,通常在出现症状时已进入后期,常见于中年人。急性冠心病事件(心脏病发作)通常为突然发生,常常来不及医治即告死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始时仅限于球囊成形术,称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而现在PCI还包括了其他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例如斑块消蚀技术(斑块旋切术、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等。其中冠脉支架植入术最为常用,也最为重要,被誉为治疗心肌梗死,抢救病人生命最为有效的手段。按其操作途径又可分为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现将我院经桡动脉成功治疗无保护左主干急性完全性闭塞1例汇报如下:
患者罗某,男性 60岁,于2011年12月26日以“持续剧烈胸痛8小时”主诉入院。入院后:T37℃,P103次/分,R 20次/分,BP103/70mmHg。高危因素:吸烟40余年,日30支,高血压病史3余年。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肌酶:CK 1508 U/L,CK-MB 201 U/L,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
入院后立即启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按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给药,和家属商议后急诊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根据造影结果诊断为无保护左主干完全性闭塞,风险极高,和家属沟通后,家属不愿转院治疗,坚决要求我科给予支架治疗,并在特殊诊治知情同意书签字。我科刘积伦副主任医师、周晓林副主任医师、武胜主任医师、何亚军主治医师结合病人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论证、多次商议后制定手术方案,由刘积伦副主任医师主刀,何亚军主治医师为助手,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进行支架置入术,成功于左主干置入国产乐普4.0mm×21mm支架1枚,术后胸痛即刻缓解,现患者正在顺利康复中。
讨论: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是指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狭窄≥50%病变,同时左前降支和左旋支缺乏通畅的桥血管或侧支循环保护。正常状况下人类心脏共有三条冠状动脉,右侧一条,左侧两条。左主干是左侧心脏两条冠脉血管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母血管,是心脏中最重要的血管。左主干供应左心室75%的血液,其病变往往导致猝死、心衰、心梗、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事件,是冠心病高死亡率病变,在既往纯药物治疗时代,左主干急性闭塞死亡率高达90%-100%,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冠脉搭桥术即冠脉旁路移植术,成为治疗左主干病变的主要手段,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统计显示,1小时内实施再灌注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为1.6%,6小时实施再灌注的死亡率即上升到6.8%,对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心梗”治疗要尽可能缩短时间。而近10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PCI由于其损伤小,简便,快速则成为了治疗冠脉狭窄,重建梗死相关血管,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以及大型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以往被认为PCI禁区的左主干病变,也逐渐进入到了PCI的适应范围。
2011年美国AHA/ACCF/SACI联合发布PCI介入指南中也明确将做主干病变列为PCI的适应症,其证据级别为Ⅱa级。 SYNTAX研究发现,在低危SYNTAX 积分≤22分左主干病变组,支架置入术的死亡率比搭桥术还低,SYNTAX 积分≤33分中危组,两者相当,但是在高危组(病变复杂,如多支病变、严重钙化,分叉病变和伴发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功不全等)搭桥手术还是明显占优势,特别是在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再次血运重建方面。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左主干病变治疗上,主要是在探索更适合病变特点的多种治疗选择,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给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医疗服务。只有在心脏内外科医生的通力合作下,以患者病变特点为基础,共同协商,左主干病变患者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