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7岁的李先生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准备出院,在经历了5天抢救、56次电除颤和近半月的治疗后,他开启了新的生命旅程。回想起病发那天,李先生及家人仍心有余悸。
不久前,李先生在家中反复出现胸痛,一天夜里,他再次突发胸痛并持续加重,症状久久不能缓解,急诊送至二一五医院。入院后,心电图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时间已过了急诊PCI时间窗,心内二科雷兆军主任团队决定先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待李先生病情稳定后,雷兆军主任团队进行了前降支支架置入术,手术过后,李先生算是迈过了一个坎,但是由于处于急性恶性室性电风暴中,并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一场和死神抢人的“生死之战”才刚刚开始。
术后的5天,无论是白天黑夜,李先生无征兆地反复出现意识丧失、室速、室颤,无法维持窦性心律,生命危在旦夕。雷兆军主任、何亚军副主任带领医师团队、辛雅雅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严密观察病情,多次组织医护团队讨论,不断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效果仍然不佳,室颤还是频频发作。
“主任,心脏又停了,还要继续吗?”这已经是第30次体外电除颤了,空气几乎凝滞,雷兆军主任看了看心电监护仪,“继续!不能放弃!”一次又一次紧急抢救,一次又一次全力以赴,在经历了56次电除颤,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最终在足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李先生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恢复了正常的心跳,各项指标达标,目前恢复良好。
“终生难忘的小夜班,短短四个小时电除颤17次,这是从未有过的经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医护人员仍记忆犹新。“是科室的医护人员硬生生地从‘鬼门关’里把我捞了回来,我这条命是你们给的。”时隔一个月,李先生步行来院复诊,言语间难掩感激之情。
急性心梗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电”风暴更是让患者命悬一线,能够在经历如此多次心脏电除颤后成功获得新生,实属罕见的医疗奇迹。二一五医院心内二科将再接再厉,充分发挥国家级胸痛中心、房颤中心的实力与作用,持续提升科室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用心守护健康。
延伸阅读
一、什么是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的心肌细胞死亡。其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发病特点是突然性、剧烈性和持续性,一旦确诊,必须立即进行救治。
二、“电”风暴的特点与危害
电风暴:在24小时内发生3次及以上持续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室颤”:指心脏的心室肌肉发生不规则颤动,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从而使心脏无法维持生命体征。室颤是心律失常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生,患者的生命岌岌可危。“电”风暴则是指在急性心梗的基础上,患者出现反复室颤,病情极度凶险,抢救成功率较低。
三、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
1. 快速诊断:急性心梗的早期诊断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患者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2. 及时救治:急性心梗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医院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患者从就诊到介入治疗的时间尽量缩短。
3. 专业团队:抢救过程中,专业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从心肺复苏到电除颤,每个环节都需要医护人员全力以赴。
四、如何防治急性心梗
1. 增强防范意识:了解急性心梗的发病特点,增强防范意识,一旦出现症状,迅速就医。
2.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降低急性心梗的发生风险。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及时发现并治疗隐患。
5. 学习心肺复苏:普及心肺复苏技能,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