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诊须知
综合查询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技术前沿 -> 正文

最新医讯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7-03-05 分享

β2-微球蛋白(β2-M)是Berggard和Bearn(1968年)首先自肾小管功能不全患者的尿液中发现的,它是由一个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18000道尔顿,由正常或恶性变的造血、间质或上皮细胞合成及分泌。β2-M在脑脊液中的出现及其浓度的增高,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严重的病理性损害。GKLe(1977年)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健康儿童脑脊液中β2-M含量为1.1±0.5mg/L,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时明显增高,β2-M可达4.4±1.7 mg/L;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时β2-M为2.0±0.6mg/L;儿童癫痫时脑脊液中β2-M也可增高。

Tenhunen(1978年)报告成人脑脊液β2-M正常值为1.15±0.7mg/L,当刚发生脑梗塞、脑膜炎、脑炎和多发性神经疾病时,脑脊液中β2-M含量增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和全身性自家免疫性疾病时,脑脊液中β2-M含量增高,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机制有关。有人采用放免法检测5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脑脊液β2-M,并对其中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10例患儿的脑脊液β2-M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27例CNSL患儿脑脊液β2-M为3.18±1.127 mg/L,27例NCNSL患儿脑脊液β2-M为1.202±0.386mg/L,CNSL组明显高于NCNSL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10例CNSL患儿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脑脊液β2-M逐渐下降,为1.263±0.27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与NCNSL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3例CNSL患儿在出现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常规前已出现脑脊液β2-M的改变。结果表明,脑脊液β2-M与CNSL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脑脊液β2-M的检测可以最为早期诊断CNSL的客观指标之一。脑脊液β2-M的动态观察也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