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诊须知
综合查询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技术前沿 -> 正文

最新医讯

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
2006-12-08 分享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为放射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的100多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成像技术不断出现及改进,放射学由单纯的X线成像发展到包括CT、MR、超声、核医学、计算机放射成像(CR)、数字放射成像(DR)、等各种数字化成像技术的现代影像学阶段,突破了由单纯的二维模拟成像,转变为三维、四维、多平面重组的数字化图像。同时放射诊断也由反映宏观结构向着功能成像、分子成像、基因成像等多种成像领域扩展,展望未来,医学影像学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将会对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1.常规X线是现代医学诊治中应用最多、最普遍、方法最简单的检查方法,上世纪CR、DR的出现,给普通X线增添了新的活力,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有较大的提高,使诊断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其丰富的后处理功能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存储方便,便于复制与传送进行远程会诊,减少了X线辐射剂量,方便了临床工作的需要,节约了胶片成本,降低了费片率。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大中型医院数字化的图像已取代普通X片。

2.CT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一直围绕着扫描速度(数据采集速度)、图像清晰度(空间分辨率)及扫描范围(数据采集范围和方位)的和谐统一而进行,最早的间歇式进床步进式扫描的单纯层面成像方式,扫描速度慢,时间分辨率差,有信息丢失、遗漏等缺陷,逐渐被螺旋CT取代,使得扫描速度、图像清晰度与扫描范围之间的矛盾得到完善的结合。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出现,使得以前CT不能检查的部位或器官,能够进行CT检查了,极大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开发出如血管成像、三维、四维成像(仿真内窥镜)、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密)度投影、最小强(密)度投影、遮盖表面显示、容积再现、灌注成像及心脏成像等方法,为活体检查提供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平板CT、双源CT的出现,将使CT的应用更上一个新的台阶[1]。

3.MR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后,已成为现代影像学的重要检查手段,成像速度不断加快,梯度磁场和射频场不断加强,脉冲序列和实时成像技术的发展,极大拓宽了检查的适应性和检查深度,除常规的二维和三维成像功能外,还可进行MR血管造影(MRA)、弥散(DWI)、灌注(PWI)、功能成像(FMRI)、波谱分析(MRS)、显微成像及实时成像等。

4.SPECT、PET及超声等也随着数字化成像技术的发展,在采集信息的手段和定位功能有较大的改进,PET还可反映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代谢信息。

5.图像融合设备的产生,如CT—DSA、CT—PET、MR—DSA融合,除显示形态学信息以外,还可作功能性信息和代谢性信息的显示,达到解剖结构和功能图像的结合,产生了分子影像学和基因影像学,显著提高了早期病变的诊断[2]。

6.计算机辅助检测(CAD)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冠心病的普查和监测中应用,降低了射线剂量,极大地提高了多发病灶和小病灶的检出率,特别有利于复查病灶的对比观察。

二、医学影像学对主要应用领域的影响[3]

(一)中枢神经系统

1.卒中 MR扩散成像及MR、CT灌注成像将脑出血的确诊时间提早到2小时。MR扩散成像中的“缺血半暗带”的概念和MR与CT灌注成像中的相关参数,可进一步指导介入治疗与其他治疗措施的实施。

2.脑肿瘤 通过灌注成像中相关参数改变的分析,可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血管生成特征、血管结构与循环动力学,借以推断病变的性质。MRS可区分原发与转移性肿瘤、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肿瘤术后复发等具有重要价值。MR扩散成像可对肿瘤的范围和性质作出更精确的判断。

3.癫痫 MR扩散加权成像可反映癫痫发作时的能量代谢,扩散张量成像可望显示癫痫异常活动的神经传导通路。MRS可检测各种化合物的变化,从而反映不同解剖结构间的代谢异常。

4.脑功能成像(FMRI)是最新的MRI技术,手术前大脑重要功能区的定位,病灶范围的显示,降低了致残率,减少了病变的复发。

(二)心脏检查

1.冠状动脉 MRA与CTA均可行冠状动脉成像,特别是64排螺旋CT和3.0MR对冠状动脉的检查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除可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外,对钙化和软斑块的显示为其独有的功能,可预测其临床价值和危险性。CTA、MRA有望取代DSA作为冠状动脉(及其他血管)检查的“金标准”。

2.心肌灌注成像 MRI和CT已均可实施心肌灌注成像 ,其基本原理是在注射对比剂后,通过提取一系列功能性参数,量化地反映心肌在毛细血管水平的灌注状况,尤其是在缺血状态下的灌注特征,可以提示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3.心腔成像 MRI与CT均可直接在长轴位、短轴位或其他位置显示心腔,从而进一步显示血流状态、心瓣膜的形态与功能、心肌运动状况,以及人工瓣膜及其功能。

4.心脏功能分析 显示室壁厚度、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腔容量等。

(三)腹部检查

1.肝脏 CT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比MRI的价值要高,多期像、快速采集的信息可精确地重组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的各种二维、三维影像,明确病变的血供来源。MRCP可以取代传统的ERCP行无创性的胰胆管成像。

2.中空器官 用3D和透明化显示技术作宏观显示,用仿真导航内镜技术,以及MRI可对胃、结肠、直肠以及小肠观测病变部位的粘膜形态、病变侵犯的深度、周围组织受侵程度,作为常规胃肠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的补充,对临床手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前列腺 MRS对前列腺的研究是目前影像研究的热点,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随着放射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影像科可以把相当于大体解剖学的形态信息乃至远较大体解剖学的形态信息丰富的各类信息直观地提供给临床医生,使该专业从临床医学中的一个辅助性学科室跃升为支撑性学科。现代医学影像学对先进科学技术依赖之深,决定了它必将随着现代科技的前沿迅猛发展,进而对临床医学整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长虹 黄飚 多层CT技术飞速发展 临床应用不断创新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 901-902

2.徐文坚 医学影像学数字化进展与挑战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 12 283-284

3.祁吉 医学影像的进展对临床的影响 中国CT与MRI杂志 2003 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