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诊须知
综合查询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技术前沿 -> 正文

最新医讯

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
2011-09-23 分享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了首例经桡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TRI),此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为本地区此类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悉,患者女,59岁,临床诊断为:亚急性下壁心梗、陈旧性前壁心梗,经右桡动脉路径冠脉造影示:前降支90%弥漫性狭窄,内有机化血栓,远端血流TIMI2级,左室后支60%局限性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

术中判断左室后支虽然为亚急性病变,但血栓已溶解,斑块负荷较轻,远端血流良好,故仅对前降支进行介入治疗。经右桡动脉路径给予前降支置入2.5mm×24mm、3.0mm×18mm两枚支架后,血管狭窄解除,远端血流恢复TIMI3级。术后患者即下地行走,仅在右手腕外留下约1mm大小穿刺伤口。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术后即刻拔管,一次性桡动脉止血器加压包扎,减轻了患者卧床的痛苦,术后护理简便,穿刺并发症大为减少,乐于为患者所接受。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技术(TRI)

1989年,Campeau L成功行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993年,Kiemeneij报道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国内1999年开始TRI,2007年全国TRI占PCI的比例达32%,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0年PCI共8040例,其中TRI 共7277例,占90.5%。男性桡动脉平均直径为3.1±0.6mm,女性为2.8±0.6mm,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冠脉支架手术路径需要。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路径的优缺点

经股动脉路径优点:技术易掌握,血管直径大 、穿刺较易,适合较大器械;缺点是:需要严格卧床休息(1h/1F),血管并发症多,压迫工作量大,闭合设备昂贵。

经桡动脉路径的优点是:双重供血,安全性高,适合于严重主动脉瓣-髂动脉病变、背痛、肥胖、心衰的患者,可以早期活动,无需闭合设备,较少顾及凝血问题,术后即刻拔管、血管并发症少见,患者容易接受,痛苦少。缺点是:学习曲线长,血管内径小,设备选择度小,桡动脉痉挛常见,术后穿刺点过度压迫易出现桡动脉闭塞(1.3%-7.0%)。

经桡动脉途径禁忌证:Allen试验异常、已知末梢动脉近段存在阻塞性病变需要大鞘管(≥8F)、雷诺现象、桡动脉作为搭桥或透析血管、桡动脉严重迂曲变形。

TRI并发症:

预防桡动脉痉挛鸡尾酒:鞘内注射硝酸甘油100-200ug,维拉帕米2.5-5mg(或地尔硫卓0.5-1.0mg),观察后再送入导管。若导管夹持严重,不可强行拔除,换用其它动脉入路进行导管操作;颈部及纵隔血肿:严防导丝进行颈总动脉及小分支;前壁血肿: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停用肝素。血压计袖带加压在SBP与DBP之间2-4h;桡动脉闭塞:8F约14.3%;7F约6.52%;6F约0.43%;骨筋膜室综合征:前壁疼痛、肿胀,进而感觉和运动障碍,皮肤苍白,张力增高。立即停用肝素,患肢平放、制动,20%甘露醇加压输注脱水,定期输注白蛋白或血浆,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若患肢张力持续增高或尿肌球蛋白阳性,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手术。

TRI注意事项:

1、利多卡因局部表浅麻醉,勿进针过深,以免刺至桡动脉而引起桡动脉痉挛;注射量不宜过多,否则穿刺处肿胀,桡动脉摸不清。

2、桡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可以穿透桡动脉后壁,退针缓慢,见搏动性射血时无阻力送入导丝,强力送入导丝可致血肿或动脉夹层。

3、Terumo穿刺鞘为无缝衔接,穿刺点只需用尖刀片开口1-2mm,勿刺入过深以免损伤桡动脉,也可不开口。

4、肘关节和锁骨下动脉段导丝易进入众多分支血管,因此送入0.035英寸泥鳅导丝和造影导管时要在全程透视下进行,导管在桡动脉段遇阻力而强行通过时可导致夹层血肿。

5、锁骨下动脉至头臂干迂曲时,导丝不宜通过,可嘱患者深吸气,顺势将导丝送入升主动脉。

6、头臂干水平位或开口偏向主动脉弓左侧时,导丝易进入降主动脉,此时可将导管送至主动脉弓水平部,回撤导丝至导管内,旋转导管使其弯头朝向右侧,再送入导丝即可进入升主动脉。

7、5F共用管较细软,锁骨下动脉严重迂曲时,导管极易打折扭曲,行造影时可带导丝旋转推送导管至冠脉窦底,再撤回导丝,轻提导管即进入冠脉口。

8、旋转导管困难,头端无旋转时,应透视下观察锁骨下动脉,若发现导管打结,应反方向旋转解开纽结,再送入导丝退出导管。

9、5F共用管行右冠造影时,极易进入窦房结或圆锥支造成压力嵌顿或夹层,操作宜轻柔,必要时更换JR or Al导管。

10、5F导管管腔小,不可用力注射造影剂,以免导管弹出或造成冠脉口夹层,应先慢后快推注2-3ml,不可推注过多。

11、上肢动脉痉挛使鞘或导管不易拔出时,切忌强力拔出,此时保留鞘和导管,给予硝苯地含化或硝酸甘油后试拔。或观察数小时后再拔,若仍无效,可给予“吗啡”镇静剂待患者入睡后拔出,严重者做臂丛神经阻滞后拔除。

12、经桡动脉导管支撑力小于经股动脉,右指引导管易随心脏跳动,掌控导管能力要求较高。

13、经桡动脉可用5F共用管造影,也可用其它造影导管,操作手法与经股动脉途径相同。

14、除JL、JR指引导管外,还可选用支撑力强的AL、EBU导管。

15、体型高大患者,也可经桡动脉置入7F鞘,行复杂病变介入术(如Crush、Cullotte技术)。